《唐医生的故事》是一部令人着迷的电视剧,讲述了女心脏外科医生唐佳瑜在国外行医多年后回国担任北京安和济生医院心脏中心主任的故事。剧中,唐医生与副院长刘沣的邂逅开启了她在医院的新篇章。唐医生的归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与医务处处长欧阳真途中经历了一些磨合,但最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外,她还结识了麻醉科医生叶弈明,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升温成为知己。剧中,唐医生带领着重病组的五位成员共同救治了28起罕见的心脏病例。他们的努力不仅帮助患者重获新生,还推动了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成功研发,为中国心外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部电视剧展现了医生们在医疗领域的努力和奉献精神,同时也呈现了唐医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救赎。她通过医疗工作的成就和自我成长,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唐医生的故事》不仅情节扣人心弦,还通过展现医疗行业的发展和医生们的职业精神,向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部电视剧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关于医疗事业的致敬之作。
本人正是一名心脏外科医生,从业十余年,也能主刀手术。
可能《唐医生》里提到的“仁外医院”就是我工作的地方。
所以关于这部剧想表达的专业性,这题我真会。
编剧在内的剧组是真用了新的,编剧和我的同事是同学,她在创作过程中不下一次的咨询细节与合理性。而且从医疗顾问团队来看,剧中已经基本看不出专业态度上的硬伤,反而用滤镜 运镜 细节的方式,在国产剧里用了大成本来表达心脏外科各类手术的担忧和台上故事。
这点可以狠狠给个赞,单冲这个态度和完成度,足够了。
但是,仍然要说一说和本剧有关的一点问题。
医疗剧很难,其中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因为某些矛盾和现实,很容易触碰到底线。
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医疗剧一定达不到触动人心的深刻和震撼。
观众看心脏外科的电视剧,除了对手术和病例那一点点的好奇,还会抱着期待一个好故事的心态。
心脏外科这个专业是非常严肃的,严肃不是装深沉,而是在职场里,对自己、对同事、对一言一行,都背着一层隐形的枷锁,这个枷锁就是社会现实和理想的医疗之间的矛盾。
这就意味着,剧中的每个角色,需要融入和学习的,不止是请医疗顾问指点各种技术细节这么简单。
一个心外科女医生空降当主任这个事情,本身的天然bug已经把现实架空了。
能做到这么年轻就能同时拿下成人、主动脉、先心病手术的心外科大夫,名声早就鹊起了,基本不需要第一集的这种铺垫。
女主和其他医生们真的太闲了,一点破事就在办公室聚起来侃大山,让观众觉得大夫们似乎也没那么辛苦一样,除了人命关天的时候动动脑子和手,其他的时候很潇洒的么。
事实上呢,除了唐大主任可以下手术就走,其他人有数不清的杂务要干,办公室里到处是要处理的文书和其他流程工作。
一个科室几十个病人,每个病人的全部出入院和病情变化都需要这几个人来负担,你觉得就他们这种清闲程度,这些活交给谁干?
感情线可以有,但是太快了,快到除了做手术讨论病例,眼神对视里就全都是感情戏;
感情是需求的上层,底层是医生的基本生存,职业发展。
除了唐医生的其他团队成员,他们衣食无忧了吗?他们对自己的晋升和手术技术没有焦虑吗?有这些在,他们就势必有竞争,有压力,有不断的自我学习的需要。
再说一下选角和造型。
恕我直言,秦岚老师的表演,真的没有演出那种主刀过几千例手术的大专家的内涵,这种东西演起来的确很难,也有很多细节,但造型一定是需要打磨的,面对病情时的思考,哪些问题不需要和下属废话,哪些问题是凭下属的经验没法把握的,手术台上的沟通和指令,这些都被忽略了。
而且,手术表现的时间太短了,真的太短了,很多弹幕都不由的说:感觉很简单的样子。
一台主动脉手术6-7个小时结束后,医生的疲态和眼神,那才是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美可以美,但是要有一定的打磨和痕迹。
很多情节的推进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镜头运镜、哪怕字幕都可以,如果一定让人说出来,真的太刻意了。顺便说一句,本剧的运镜真的太单调。
最后,几位年轻医生的水平,在剧中设定的是住院医、主治的层级,但几个小鲜肉的表演和造型,看起来真的只是实习医生。
但不管怎么说,这部剧依然在很多方面没有拖专业的后腿,虽然远远达不到白色巨塔的水准,但看起来依然颇为有趣。
